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员工风采 » 正文

走进盈创,遇到了这样坚毅的一群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3   浏览次数: 1635
       大学毕业,走进盈创,遇到了这样坚毅的一群人。

视野追随,盈创工程一分公司的大院里,有着这样一群人,在团队里,他们求同存异,有着同样的身份,带着一致的目标,共同承担着重任;作为个体,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在现场。这就是我们盈创工程一分公司的核心团队,技术组。

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工程一分公司承担大修改造项目17个,非大修改造项目3个。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无一人退缩,凝聚成一股绳的成员们,始终用赴汤蹈火的勇敢面对它。大修前期的准备阶段以及大修正在进行的每一天,他们依靠强大的成员情感、团队归属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保证着每一刻的坚守,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持续力。

技术组的集体里,包含着老、中、轻三代,共11人。每一位都个性鲜明,独立突出。

张强,技术组组长。作为技术组团队的领头羊,他深知团队的精髓在于量变产生的质变。生活上,他是我们的“强哥”,小到成员之间相处的件件小事,大到技术组各个项目之间的稳步协调,他无一不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发挥着主导作用。从一名钳工转变为优秀的施工员,他的工作能力,我们有目共睹。今年的大修,局面复杂,绝大部分施工员都有几个项目同时在建。拥有丰富经验的老一辈施工员张强、常勇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面对Ⅲ套硫磺、高温油泵等,此类点多面广、技术复杂的施工项目,强哥加大协调力度,促成了各个项目的稳步推进,这无形中倍增了每位施工员的信心。对待这场战役,我明白他们最大的武器是豁出去的决心!

都德龙,一位德才兼备的施工员,也是我和蔼可亲的师傅。聚会结束的那一晚,收到来自他的一条微信:“到了安庆,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啊。”简单的一句话却富有魔力的拉进了人与人的距离。我若无其事的走去洗漱,内心却像热浪一样温暖、澎湃。在这短短四个多月的相处中,我了解他的工作状态以及他对身边每个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作为中生代施工员,他和李长林将工作能力发挥到极致。炎热的八、九月,为兼顾现场每一个作业点,他从来只骑着自行车,工人眼里,他是尽职尽责的施工员,有着充沛精力去解决一切的难题。而我眼里,他是下车后,连喝两管解暑药也会脆弱的“铁人”;寒风吹起的冬日里,我总能在回宿舍的路上,遇到正要回工一的他。习惯性的,我问着:“师傅,才回来啊,晚上要加班?”不出意外的答复:“嗯,今晚要加班写文件,弄资料!”凉意袭来的夜里,默默陪伴着的是他的躺椅,可能他自己都忘了,他有多久没披着夜色回家。

徐瑞阳,作为分公司施工员新生代代表,虽初出茅庐,却成长的令人敬佩。时间,终会带来惊喜,两年多来经由多种炼化项目的不断磨练,如今的他足以独当一面。爱笑的阳哥以自身的勤奋、不断的进步证明了他这一匹千里马没有辜负伯乐、周边群众的期望。年轻的这辈中,史轶鹏也初露头角;齐杨杨、刘冬莹和我更是奋起直追。年龄上,阳哥是我们的老大;工作阅历上,他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风向标”。有他这样的榜样,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大修攻坚战,我们毫不畏惧,且势必战胜它!

时针悄然滑过的8:00,所能察觉的,仅是办公桌上水杯散发的余热;夕阳落幕的17:30,屋里也无一人返还;安静的夜里,办公室那盏亮起的灯,温暖着每一位加班人。然而,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群里,他们是最活跃的那群人,从每天施工任务的安排到各个作业点现场的协调管控,事事巨细、事必躬亲。在这样有条不紊、无缝衔接的默契配合上,否定不了安全员丁健以及质量员徐方平给与每一位施工员强大的后备力量。

短短的一篇文章,无法全面覆盖到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深感愧疚。一直以来大家都辛勤的付出,默默无闻地坚持着。就是这样朴实无华、不事张扬的感情,它深深地埋在我的心中,也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场大修战役绝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轻松,团队里每一位的坚强都超乎着自己的想象。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有的人在一起注定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然而,走进盈创,走进工一,遇到了这样坚毅的一群人,组建了如此团结的一个集体,面对着愈演愈烈的大修战役,我觉得我们有资格说出这样的“大话”:技术组里的我们,可以同甘,更能共苦!(王婷婷)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